Part 1緣起

CH.1 無關勝有關

經濟理論的核心前提,就是人會根據最大利益來做選擇;

學者們將「受限制的最佳化」這個前提,亦即從有限預算中選擇最佳商品,結合了另一個拉動經濟理論的主力均衡;

簡單來說,最佳化+均衡=經濟學;

然而,(1)一般人遇到的最佳化問題往往難以自行解決,甚至完全處理不來;(2)常人並未如經濟學家所相信的,會做出客觀公正的選擇;(3)最佳化模式忽略了許多因素;

將人性的存在與關聯性納入考量的研究方法,並不需要把已知的經濟與市場運作原理丟棄,也不需要直接揚棄以每個人都是理性經濟人為前提而發展的理論;

 

CH.2 稟賦效應

被識別和認同的生命vs.統計數字上的生命;

信用卡交易vs.現金交易;以信用卡交易定價1.03美元,現金交易折扣價1美元vs.現金交易定價1美元,信用卡交易額外支付手續費後價格1.03美元;

沒得到0.03美元折扣=/≠從口袋掏出0.03美元;

 

CH.3 人類的「不當行為」清單

後見文明偏誤,我們會在事實發生之後,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結果將如何;我們都可在別人身上看到這種偏激,卻唯獨看不到自己的;

可預測的偏誤;有限理性,人類缺乏解決複雜問題的認知能力;

 

CH.4 我們對損失比獲得更加敏感

組織原則存在著兩種理論:規範性與描述性理論;

展望理論的目標,就是要顛覆同一套人類行為理論,可以同時是規範性,也是描述性的傳統想法。特別著墨於如何在不確定狀況下做決策的相關理論;

白努利,風險規避,效用遞減;

預期效用理論;

關注的重心由財富的多寡轉移到財富的變化;人類是透過變化來體驗生活;

韋伯-費希納定律,任何變項中的恰辨值,會與該變項的量呈現正比關係;恰辨差,引發差別感受的最小改變;

常人對於獲得和損失都呈現敏感度遞減;面對獲得,傾向風險規避;面對損失,傾向風險偏好;

在損失與獲得等量的條件下,人類對損失比獲得更加敏感,稱為損失規避;

 

CH.5 加州夢:初晤康納曼與特維斯基

 

Ch.6 舌戰群英

質疑一,彷彿:一般人不若經濟學家假設的有能力解決複雜問題,也表現得「彷彿」有能力;

質疑二,誘因:利害關係提高的時候,一般人才會有較大的誘因努力思考,尋求協助或採取必要行動搞定問題;

質疑三,學習:在真實世界是有機會學習的,而康納曼與特維斯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次機會;

質疑四,市場:市場能規範那些行為不當的人;

彷彿研究實證;誘因偏好逆轉;學習若關鍵在學習,隨著利害關係升高(學習機會減少),決策品質隨之降低;

從經驗中學習有兩個要素,頻繁練習與即時回饋;

 

Part 2 心理帳戶

CH.7 撿便宜與宰客

成本在什麼時候會變成損失;

獲得效用:評估所獲得的物品的效用之後,減去放棄的機會成本而得到的剩餘;

交易效用:為某件物品實際支付的價格,與通常預期支付的價格(參考價格)之間的差異;

交易效用為負值時,可能會妨礙我們把錢花在能創造終身快樂回憶的特別經歷;交易效用為正值時,可能引誘我們買下其實沒什麼價值的東西;

 

CH.8 我們應該忽略沉沒成本

俱樂部一次收兩年期會費,出席率在帳單出現的那個月陡升,而後逐漸下降,直到下一次的帳單出現又再度刺激出席率,稱之為「支付貶值」,亦即沉沒成本效應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

 

CH.9 家庭財務管理的盲點:心理帳戶的兩面性

 

CH.10 牌桌上的賭性

翻本效應,賭場贏利效應;

面臨重大損失且有機會扳平的人,接受風險的意願會變得格外的高;

 

Part 3 自我控制:理性經濟人與人類的差別

CH.11 意志力?沒問題

熱烈情感,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短視近利;

意志力是處理短視問題不可或缺的解方;

折扣效用模型;

一開始的等待是最難耐的。這種折扣率一開始很高,然後逐漸減少的折扣形式,稱為「半雙曲型折現」;

 

CH.12 計劃者與行動者

 

CH.13 真實世界中的不當行為

 

Part 4 與康納曼共事

CH.14 何種價格才算合理

公平的觀念涉及到稟賦效應,買賣雙方將他們已經習慣的交易條件視為理所當然,而任何條件上的退讓都是一種虧損;

經營任何行業都絕對不能忘記,無論市場需求有多高,都不能自顧客收取超乎商品或服務真實價值的費用,即使顧客願意多付些錢;

 

CH.15 公平遊戲:民眾會懲罰行為不公的企業

最後通牒賽局中,最常出現的提議是雙方均分,原因可能是想表現公平,也很可能出於理性考量,擔心提議為對方拒絕;

公共財的提供不足,是因為沒有人有為之付費的動機,他們也可以不花錢就享用到;

公共財遊戲結果並不如上述所預期;

 

CH.16 你願意賣掉已擁有的馬克杯

損失所造成的痛苦感受程度,大約是獲得所帶來喜悅程度的兩倍;

稟賦效應的實驗顯示,一般人傾向於保留已有的東西,部分原因是出自損失規避心態;也可將一個相關現象納入考慮慣性,維持現狀的偏誤;

損失規避與維持現狀的偏誤經常攜手合作,成為阻礙改變的力量;

 

Part 5 擂鼓鳴金號召戰友

CH.17 行為經濟學的第一次論戰

將行為研究視為效率市場模型的延伸,進而藉此提升效率市場模型的有效性;如此一來,在課堂上教導效率市場模型時,便可先將他們用於極端特殊案例,然後再深入探討更貼近現實的模型;

 

CH.18 解釋傳統經濟學中的異例

唯有在專家們確信出現了大量無法以現行典範解釋的異常案例時,典範的轉移才會發生,零星幾件無法解釋的事實並不足以推翻傳統智慧;

 

CH.19 組隊出擊

 

CH.20 上東區的狹窄框架

狹窄框架,涉及到一個更廣泛的心理帳戶問題:經濟事件或交易何時被結合?何時被分開來看待?為什麼常人要把事件分開來看,而不是把他們全體視為一個組合,以致於讓自己陷入麻煩呢?

管理決策驅力有兩個互相對抗,卻不一定能互相抵消的偏誤:大膽預測和膽小選擇;

大膽預測是來自於「內部觀察」與「外部觀察」間的區別;膽小選擇則是建立在損失規避上;

短視的損失規避;

 

Part 6 行為偏誤對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

CH.21 選美比賽

效率市場假說有兩個相互關聯,卻在觀念上截然不同的組成要素:價格是對的;沒有免費的午餐;

猜數字遊戲;

 

CH.22 股市過度反應了嗎

回歸平均值;

 

CH.23 對過度反應的反應

 

CH.24 股價是錯的

 

CH.25封閉性基金之戰

四個難解之謎:(1)為什麼有人願意支付溢價購買六個月內會折價的商品;(2)溢價與折價為什麼會存在;(3)折價與溢價的比率,會隨著不同的交易時機與不同的基金有莫大的變化;(4)當封閉性基金折價過大,往往會在受益人的要求之下決定改為開放型基金,而基金價格也隨之趨近於資產淨值;

 

CH.26 果蠅,冰山與負股價

 

Part 7 歡迎來到芝加哥

CH.27 融合法律觀點的行為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元素: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有限自利;

寇斯定理: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況下,也就是當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順暢無礙時,資源會流向設定價值最高之處;

拒絕接受「不公平」分配的意願,是寇斯定理的預測為何經常失準的原因之一;

 

CH.28 挑選辦公室的行為經濟學

 

CH.29 美式足球選秀的秘密

人們過度自信;人們會做出過於極端的預測;贏家的詛咒;錯誤共識效應;現時偏好;

 

CH.30 如何在競賽節目中脫穎而出

要聽到實情,提出明確問題是有幫助的;

 

Part 8 援軍已至

CH.31 退休儲蓄:明天存更多

當一般人獲得意外之財時,和一般性的收入相比,傾向於存下大部分的意外之財;

行為干預模式中的三項障礙因素:惰性;損失規避心態;障礙和自我控制有關(當我們想到的是未來而非當下時,就會更有自制力);

 

CH.32 推出你的影響力:走向群眾

不對稱的家長式領導:如果某條法規為犯錯的人帶來極大的好處,而執行該法規對於完全理性的人僅造成一點點傷害,或其實全然無害,那麼這條法規便是不對稱的家長式領導;

世界日趨複雜,無法預期一般人擁有專業知識,在被迫做決定時,無論對任何領域都能作出接近最佳解答的決定。然而,就算我們有時會犯錯,仍然喜歡擁有決定權。是否有任何方式可以協助人們在事發前後,在不需要外部力量迫使下,能夠輕鬆做出自己視為明智的決定;

推力:影響決策,如此人們在經過自己判斷後,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

選擇加入政策vs.「假定同意」的選擇性退出政策;前者幾乎不到一半的民眾選擇加入,後者則幾乎無人選擇退出。然而實際執行時,多數假定同意的同意並不會嚴格執行,反而醫護人員必須詢問家屬是否反對捐贈;

明令選擇提示的選擇:更新駕照時,會被詢問是否願意成為器官捐贈者,只要簡單問一句且立即記錄他們的選擇,以「第一人同意」的法律明智地結合這項政策;

 

CH.33 英國政府的行為洞察團隊

道德推力必須透明且屬實;

如果你想鼓勵某人做某事,就得把他弄得容易一點;不能進行沒有證據為基礎的政策;

 

結語 接下來呢

行為總體經濟學;

細心觀察;蒐集數據;勇敢表達。

 

DSC_024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