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算離開雄中有多少年時間了,算了兩次才確認。應該不是心算能力退步了,只是不敢相信所得的答案。

二十六年。可以在雄中繞近九次循環,可以讓一個人從新生嬰兒長成到唸完碩士班。

睽違二十六年,再走進昔日的校園,應該感觸良多吧?


那天下午,我帶著女兒回到雄中走走。在校門口,就見到一片圍籬隔開了正在翻修的建築。不過,不礙事,這棟建築主要是師長們的辦公室,沒什麼機會造訪。



我從旁繞道,穿過走廊。記得二十六年前的夏日,我在這弄走廊,幾乎壓制不住蹦然欲出的心跳,緊張兮兮地撕開大學聯考的成績單,直到看見百位數字後,才稍稍定了心。說真的,比聯考那兩天緊張不只百倍。想來也是合理,考試時還有機會,拿到成績單時已是大勢底定。



接著走到植物園。也是有趣,一直到了高三,分配到植物園為清掃區域,我才曉得學校竟然有座植物園。打掃環境是工作,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但是,在植物園打掃時,可以聞到清新的樟樹香,這可是宜人的享受。



然後,我就直接走向高一的教室,但才接近那棟教室,我就停下腳步,遠遠地拍照。二樓最裡邊的一間,便是我念高一時的教室。不知怎的,感覺怪怪的。



接下來這棟便是高二時的教室。



高三的教室應該是這棟吧,真的不敢確定了。



再來就是圖書館。注意到「書」不見了嗎?故意拍的。



高三停課之後,幾位同學約好在圖書館作聯考前的最後衝刺。結果呢,早上我在圖書館裡很認真地看大家認真地K書,下午就跟同學跑到後火車站打撞球。就是在彈子房裡聽到鄧妙華唱的「牽引」,日後每聽到這首歌,就想到那段日子。也不知經過多久之後,我才自覺不能再這樣下去。於是,跟同學說Bye-bye,我就留在家裡看書吧。我這個習慣好像改不掉,上了大學之後,還是這個毛病。這次回去,帶著女兒走過文化中心附近國泰建設蓋的一棟大樓,經過其附設的社區圖書館時,我還看著裡面的莘莘學子喃喃自問,為什麼他們在圖書館裡頭看得下書呢?

扯遠了。接著我就走到操場。這一看,唉,原來的大禮堂不見了,原來的司令台也不見了,黃土倒是有了綠地被覆。這片操場實在載著許多曾經,但多半不見了。



現在的車棚是現代多了,過去這裡好像有位阿婆待著。當時,在教官眼裡,這裡應該屬於藏污納垢之地。



不能再繞下去了,南台灣的夏日陽光很強烈,女兒也開始覺得無趣。最後留下這張雄中精神。嗯,雄中把我教得很好,我也很恪遵雄中的教誨。



後記
回到雄中,感覺有些模糊。

一棟又一棟出現的新建築,像是飄動的浮雲,時而遮蔽了我舊日的回憶。

於是,有時熟悉,有時陌生。

現在,鍵盤敲著敲著,我才猛然想起,傳出「豬腦袋」的音樂教室還在嗎?美術教室呢?工藝教室呢?蒸飯室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gleflyhi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