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覺得這是本值得一讀的書,原因不在於學會技巧,而在於建立觀念;也不在於是否助於你升職加薪,而在於幫助你選擇為人處事之道。

* * * 摘述 * * *

CH.1彈指或捧心的巨大影響力
瞬間判斷,thin slice assessment。

用身體在說話;以貌取人;說什麼/怎麼說。

具同理心、當一名認真積極的聽眾、異口同聲( verbal mirroring,把對方說的話重複說一遍)。

CH.2這樣判讀,快又有效
自在與不安_快樂與痛苦,人類最普遍的兩極化情緒反應。

胼胝體(左右腦的溝通)、杏仁核(對任何可能傷害我們的事物做出反應)、海馬迴(儲存情感記憶與經驗)、視丘(過濾知覺得來的資訊)、下視丘(維持體內平衡)。

當感到危險時,腦緣會啟動三種神經反應,靜止/逃跑/奮戰( freeze/flee/fight)。

模仿( mirroring,鏡像反映行為),是人際間最有力的自在表現。

模仿,擬態( isopraxis ),同步性( synchrony )。

以身體空間而言,文化決定兩人之間應保持多遠的距離,腦緣系統則會決定這距離是否讓你感到舒服。

CH.3讓他的身體說話
描述非語言行為的基本知識:
設定基準行為;背景因素;強調,(身體就是驚嘆號);心情很好時(身體常會不自覺呈現向上的動作);善用觸覺;看出意向性線索;不限於身體語言;微動作( microgestures / microexpressions,多為負面/不自在);安撫行為( pacifying behaviors );人際距離表達關係( proxemics );同步/一致/合而為一;宣示領域( territorial displays )。

範例,略。

CH.4用「樣子」展現「裏子」
真正能讓別人記住的,是你長期以來做事的態度,商場上稱之為信譽或專業素養,在生活上稱之為人格。

一般人不只要遵從社會規範,甚至必須非常嫺熟掌握這些社會規範才能出人頭地。

態度,想要在人生中獲得成功,就得有良好的習慣。

微笑,展現態度的開始;站姿比說話更大聲;速度顯示態度;第一時間的動作;順了就快( smooth is fast );說話(聲調、異口同聲、停頓/暫時陷入沉默、忌支支吾吾);口才( eloquence,說話的方式);你的習慣就是你的形象;提昇你的情境意識( situational awareness );交友狀況。

CH.5善用這以貌取人的世界
好看的人未必長得很美麗,但多半是比較有自信的人。

舉止合宜、裝扮合宜、做事能幹,可以彌補外貌上的任何缺陷。

服裝:搭配場合、入境隨俗、看起來很有精神。

CH.6經營,不外乎讓人「有感覺」
舒服紅利(comfort dividend )。

安全是可以標價的感覺。

公司門面:有秩序、有效率、實用、充滿正面能量。

有心,就得讓顧客看到。

如果你未曾明確表達你對員工的期望,就不能怪他們表現不佳。

用正面的態度,面帶微笑與人溝通,是天底下威力最強大的非語言行為;
採取行動要比完全無作為好;
跟行動同樣重要的是態度;
態度無法衡量,但卻能轉化為具體的盈虧;
接待員和總機就是一家公司伸出去的握手禮,是顧客與公司的第一個真人接觸;
標準是會日漸鬆懈的。

CH.7縱橫職場的非語言行為技巧
如果你嫻熟非語言行為,要讓別人不高興是輕而易舉的;
不可濫用這項能力,只能在別人企圖威嚇脅迫你或其他人時,才可反擊;
當情勢對你不利時,你可以用非語言行為替自己爭取優勢;
在與對方一見面時,就應該展現非語言行為的影響力,越早越好。

會議,
想/不想解決問題;會議安排(舒服紅利);依目的選場地;全程啟動行為偵測雷達;座位安排;會議時間控制;開會禮儀;化解緊張氣氛。

簡報的非語言行為,略。

面試不出錯的十二要領,略。

CH.8處理你的,我的情緒問題
職場裡,沒有人不會情緒化:認知情緒的存在,但不要讓情緒掌握自己和別人。

對方的情緒不是小題大作,承認傷痛情緒的確存在,才能夠和別人展開一致的過程;
讓非語言行為替你說話,如碰觸;
負面的情緒則需要距離;
千萬別叫對方冷靜(用較低的聲音慢慢說話、做個深呼吸,呼氣長於吸氣);
盡情宣洩可以耗盡負面情緒。

對於鬧情緒的人,
不能放任成慣性;
不能放任藉此控制或操縱他人;
不能藉此逃避責任;
讓他獨處,拒絕當他的觀眾;
領導者的工作是帶領大家前進,而不是替人治病。

如何安撫生氣的顧客,
指派適當人選聆聽;
決定回應的等級。

如何防止自己情緒鬧事,
練習違反直覺;
接受事實;
預演情緒災難防治計劃(自己保持冷靜,給對方開一條路讓他也能冷靜);
練習在烏煙瘴氣中找笑點。

CH.9如何識破騙局
說謊者通常有三大困難,
聽到一個討厭的問題;
得小心處理這個問題,並想出一個適切的答案;
真的開口出聲來回答這個問題。

與其硬要搞清楚某人是否在欺騙,倒不如透過仔細觀察與傾聽,釐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對方表現出不安的行為。

會議中,如果你看到不安的非語言行為出現,除非時機適當,否則不宜當場挑明。

摸清同事的非語言行為,將能對人展現同理心,會希望每個人都能能得到正面的結果。

一味地追求追究真相反倒會偏離主題,商業追求的重點在於解決難題及改善關係以獲得成功,非語言行為判讀技巧則是幫大家達成這兩個重點目標的利器。

結語 解決難言之隱,贏在行止之間
亞里斯多德說,
人是因自己重複的作為而變成那樣的人,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DSC_001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