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 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問,不如說是生活的態度;
  • 課題分離→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你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
  • 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將由誰來承受;
  • 教育對阿德勒來說,不只是一個主要課題,也是最大的希望;
  • 教育的目標就是「自立」,不是「介入」,而是朝向自立發展的「協助」;
  • 人類為了要過得幸福所需要的「知」,「理解人性」;
  • 行動面的目標:自立,能與社會和諧生活;
  • 心理面的目標:我是有能力的;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 尊敬,就是如實看待個人,是一種可以了解他人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能力;對他人可以如實成長發展成他自己模樣的一種用心關照;也就是「鼓勵(賦予勇氣)」的原點;對「他人在意的事」寄以關注;
  • 社會意識(Social interest),對於形成社會的「他人」的關心;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 同理心,是一種陪伴他人的手段與態度;
  • 目的論,明辨自己和他人的舉止,去思考潛藏在「背後」的目的;不受過去發生的事而支配,是藉由「如何定義」那些事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 我們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所謂「真正的過去」,有的不過是大家根據自己的「現在」加以塗鴉上色,並各自賦予其解釋;與當下「目的」相違背的事情,則會由記憶中消除;
  • 人們終究離不開兩個話題:「可惡的他」,「可憐的我」;但真正應該討論的是「今後該怎麼辦?」;

 

  • 為何否定「賞罰」
  • 所謂的規範必須經由民主程序來制定;
  • 操控人類脫序行為的背後心理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尋求稱讃,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復仇,證明自己無能;
  • 獲得稱讚,在共同體中取得具有特權的地位;並不是表現出「好的行為」,只不過是在做「能獲得稱讚」的事;
  • 引起注意,即使得不到稱讚也無所謂,總之引人注目就對了;
  • 權力鬥爭,藉著「不聽話」挑起權力鬥爭,證明自己的力量;如果回以責罵,形同站上權力鬥爭的球場;
  • 復仇,對那些不認同這個無以取代的「我」,不愛我的人,進行愛的復仇;尋求「憎惡」,要對方「在憎惡的情緒中,給我關注」;一再重複對方討厭的事;我之所以變成這個樣子,都是你害的;
  • 證明自己無能,不如一開始就認定「不可能辦到」,直接放棄比較輕鬆,於是用盡各種方法和手段來「證明」自己有多無能;
  • 一切都是源自於「歸屬感」,也就是「要在共同體中確保獨特地位」的目的;
  • 聚焦在目的上,一起想想「今後該怎麼辦」;
  • 暴力,是成本最低,最省事輕鬆的溝通手段;
  • 憤怒,是會讓人與人關係疏遠的情緒;
  • 不要執著在「無法改變的事物」上,要直視眼前「可以改變」的部份;
  • 人類之所以處在未成年狀態,並非因為缺乏理性,而是因為不仰賴他人的指示就無法擁有運用自己理性的決心和勇氣;
  • 仰賴「他人的指示」過日子是比較輕鬆的;
  • 站在教育立場的人,還有擔任組織運作責任的領導者,必須時常以「自立」為目標;
  • 幸福的本質是「貢獻感」;
  • 尊重孩子的決定,從旁協助;

 

  • 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 稱讚是「有能力者給無能力者的評價」,目的是要「操控」;
  • 人類所抱持的最根本的需求就是「歸屬感」;
  • 由他人來決定「我的價值」就是依賴;「我」的價值由我自己決定,則稱為「自立」;
  • 不是將價值定位在「與他人的不同」,而是放在「自我認同」上;
  • 以人際關係來考量人類的所有言行;
  • 試圖藉由拯救他人,讓自己獲救;也就是自己藉由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企圖對自己的價值有真切的感受。此為彌賽亞情結;
  • 工作,交友與愛組成人生任務;

 

  • 凡給予的,就得著
  • 人生的任務,個人在社會上生活所必須直接面對的課題;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愛的任務;為能更好的理解,可將任務視之為關係;
  • 我們藉由交友,來學習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 信用,在附加條件下相信對方;信任,相信他人而不附加任何條件;
  • 工作關係是信用的關係,交友關係則是信任的關係;
  • 在追求利己之心的前方,就是貢獻他人;
  • 個人的價值不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來判斷,而是由他對那份工作「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決定;
  • 陶醉在「正義」中的人,無法認同自己以外的價值觀,對「正義的介入」堅持到底,這是最危險的;
  • 尊敬,如實看待對方,他是他自己,即為價值之所在;
  • 真正的信任,其實是具有徹底主動的影響力;
  • 愛鄰如愛己,如果不能愛自己,也無法愛他人;若是不相信自己,也難以相信他人;
  •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並非因為喜歡自己,反是因為無法如實接納自己,始終處於不安之中,才會完全只在意自己;
  • 我們若單單只是獻身於工作之中,並無法獲得幸福;
  • 凡給予的,就得著;

 

  • 選擇愛的人生
  • 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只有在認為「我對其他人有用處」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藉由追求「我的幸福」,去構築分工的關係;透過追求「你的幸福」,去建立交友的關係;愛的關係,便是構築不可分的「我們的幸福」;
  • 愛就是從「我」解放出來;
  • 許多大人以自己的脆弱,不幸,傷口,不得志的環境還有心靈創傷為武器,試圖控制他人;
  • 不能永遠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而稱霸,必須與世界和解,了解到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份;
  •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 將人生主詞由「我」變成「我們」,藉著愛,從「我」之中解放出來,完成自立,真正地接納了世界;
  • 為了攸關性命的生存戰略,我們所有人都會選擇「為了能討人喜愛的生活型態」;
  • 所謂的「命運」,是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打造的;
  • 要愛,要自立,並且選擇人生;
  • 「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真正受到考驗的是持續走下去的勇氣;
  • 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都將以「離別為前提」,一心一意不斷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亦即「認真地活在當下」;
  • 正因為我們看不見未來,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IMG_003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