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的日子裡,好像有揮霍不完的青春,最怕的便是錯過了什麼。打從進校園開始,迎新舞會,迎新露營,各種名目的舞會,各式型態的聯誼,似乎都有跟上,唯獨好像漏了「Angel and Master」。

漏了還曉得,是因為聽人提起過;就因為是漏了,所以不曉得那是什麼遊戲。想像中,應該是天使就在身旁,他識得我,我不認得他。快樂的時候,他知道,雖然他未必要錦上添花,但跟著我高興;傷心的時候,他曉得,而且他一定會雪中送炭,必幫著我解憂。據說,這樣分享喜悅,分擔憂愁的方式,是藉著不知何時放置在抽屜中的小卡片。(奇怪,我記得唸書時的書桌並沒有抽屜啊。)

好吧,為「科技使始終來自人性」平反一下。雖然,我錯過了那感覺很有人情味的遊戲,但是在偶然鑽進網路世界之後,倒是親身體驗了。

我喜歡稱之為陌生的朋友,你不識得我,我不識得你,最初的連結只是ID。透過文字的交會,開始有了微妙的鍵結,是種無法指稱的交互作用力。我須自承,初時我以為那是個無拘束的空間,無拘束,沒有責任,沒有負擔,縱有善言亦只是口惠,何樂而不為,這樣的體己關心,我又何必要費心去秤它的分量,又怎會留下任何一點負擔在身上。

然後,我發覺我錯了,至少在某些處我錯了。網路確是個無拘束的空間,無拘束,沒有責任,沒有負擔。是有人濫用了那份其實還是隱藏著有些拘束的自由,但是有人在無束縛之下,更能無慮地顯現率真,鮮有保留地付出純粹人性的關懷。我相信,施的人無所求,若有,也僅是實現一份在實體世界自己企盼不得的關懷,受的人是得其涓滴,可懷湧泉以報之情,卻不需有還不了的負擔。

這樣的網路科技,帶來了最簡單,最純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螢幕上顯現的是制式的字型,卻是代表著不同陌生的朋友的溫情;敲著鍵盤的手指,透著光纖網路,像是輕搭著肩,扶持你曲徑上同行;像是輕撫著背,平息你心中的唏噓。這一分鐘的愁緒,電光石火間,在下一秒便可解開千千結,若有幸遇到更有巧思的人,憂絲愁縷更能化成如意結。

相比於「Angel and Master」,這樣的網路中陌生的朋友,不更像是生命中的精靈。一旦收到感應,精靈乍現,魔棒輕揮,愁煩迴避,笑聲呼應,稱心如意。平淡冷漠世間,精靈相伴,打造有情天地。

在這樣的有情天地,不須對號,只需以手輕貼左胸膛,寬心入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