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為什麼股市如此難料(人人都感到困惑)
研究經濟學的物理學者,是以人不會思考的假設為前提。

在秩序和失序兩端之間的那個區塊,才是複雜之所在,而秩序和失序的兩端則不是。

魚群的移動,只要有百分之五的成員知道正確的路徑,就能讓其它百分之九十五的魚群成員跟從。

市場往往是模仿物理學中毫無感官知覺的行為。

問題越複雜,環境越複雜,就需要越多不同的觀點。

散戶帶進市場公式的還有一個極其複雜且獨特的情感變數:公平感。

決定股市行情走勢的其實是人心的交互作用。

CH2為什麼你逃不出火燒摩天樓(受本能所惑)
在系統裡加入一點點雜音,就能造成流動的連貫性。

複雜學者將,在臨時組成的系統之下引介想法的作為,稱為定調(keynoting)。

都市計劃中的誘導作用,在過度擁擠的城市中多挖一座隧道或多建一座橋樑,初期的成果是正面的,但因此鼓勵更多的車進城,最終又回到壅塞的情況。

所有這些情況的挑戰在於,要由已經複雜的人類行為開始,引介它進入更複雜的環境,然後想出如何應付這複雜平方的動力。

CH3一顆子彈怎麼會引發世界大戰(受社會結構所惑)
通常國家之所以能建立,都是因為地理或氣候的因素。

想法是由模仿而散佈。

與你熟識的信號員比你不熟識的信號員更有說服力。

大部分人都不情願改變他們的想法,除非他們周遭已有特定數量的人改變了想法。

一旦你改變了觀點,這樣的變化往往會非常激烈-相變,在微小尺度上非常小的改變,可能會造成巨觀尺度上的相變。

根深蒂固的信念,如複雜學者所說的黏性,正是讓系統固定下來的原因。

開價還價模型,雙方在待解決的過程中,都有攸關自身的利益,因此即使是最極端的要求,通常都能緩和。

但在政治領域,事情很少會牽涉緊急的切身利益,因此極端的叫價往往會更趨極端,放棄中間立場。

研究社會變革的複雜科學家常引用所謂的「隱藏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在所有不公正的社會體制下,位於偏見兩端的人追求的是短期的平安與生存,即使這意味著長期的爭鬥與衝突。對受壓迫者與壓迫者而言,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接受現有的社會秩序。但受壓迫者的群體中,有些人會選擇背離,成為非盡力回應者(non-best responders)。壓迫者見此,認為最佳的回應是暫時忍耐,維持現狀。唯有非盡力回應者人數夠多了,這個制度才會停止運轉,不再發揮動能。而在這個時候,最佳的回應就是屈服。

史上處處可見原本呼聲甚高的候選人因一時失態或失言,而慘遭選民淘汰的例子。

演化科學家把人類及其他生物歸為兩種,探索型與運用型。
運用型,
較靜態,固定的定位,有清楚明確的生存戰術,避免適應上的錯誤,在面臨環境迅速改變時,對整個物種卻是不利的。
探索型,則反之。

布洛特對策(Colonel Blotto)。

亞羅不可能定理(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人一直都是愛爭吵的生物,衝突遠多於協議。

CH4為什麼最需要技巧的工作往往薪水最低 為什麼販賣品項最少的公司往往賺得最多(受利益所惑)
判斷工作真正複雜度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他是否能由機器取代。

機器人或許可以取代真正自動且重複的職務,但需要迅速回饋和溝通技巧的人類工作卻可以放心。

唯有在你可以把一切歸結成規則,並且詳列所有情況下該做的事物,「若A則B」這樣的處理程序,電腦才能發揮功能。

人和機器不同,很容易運用所謂的「案例式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

半導體工廠vs.電影片廠 i.e. 隔閡vs.信任。

管理複雜產品組合的成本加倍增加,利潤就會縮水。

T型車模型分析開始,隨著複雜弧線步步攀升,當越來越多的產品維持成本侵蝕獲利,就已經達到弧線的頂端,即創新支點(innovation fulcrum),可能面臨另一方崩潰的風險。

該不該以及該如何透過單一零售管道來爲兩種不同的客層提供服務(Tiffany case)。

CH5為什麼人,鼠和世界該死亡時就會死(受規模所惑)
柯萊貝定律,任何生物每單位重量所燃燒的能量,是該生物質量的四分之三次方。

哺乳類心跳總數大約是十億下,人類是特例可達兩百億下以上。

齊普夫定律(Zipf’s Law)。

碎形法則。

CH6為什麼爛隊贏這麼多場比賽,而好隊卻輸這麼多(受目標所惑)
直覺->數字->調度->領導人物。

CH7為什麼我們總是擔錯心(受恐懼所惑)
合理的估量真實世界的風險是橫跨多個層面的數學問題,有時遠非我們能力所及。

有兩個系統可以分析風險:自動的系統,比較需要深思熟慮的系統。我們對風險的知覺主要來自我們的情緒,因此大多數時間是以前者運作。

認知偏差,高估我們最懼怕事物發生的機率,而低估我們最不擔心事物發生的機率。

你越能夠想像出風險事件的圖像,就越可能會感到害怕。

人類神經系統對任何不快的刺激,不論是痛苦,悲哀,都可以習以為常,而這樣的能力自然能讓人逐漸冷靜。而這也會引發另一個極端的問題,擔太少的心。

樂觀偏向(optimism bias):發生在別人頭上的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至少在我們不想要其發生時,就不會發生。

追求刺激的特質,四成來自於後天學習,六成則是天生(血清素,seretonin)。

專家常用分析性的數學工具來估量風險,而社會大眾則聽憑感覺來引導他們。

安慰比例(comforting percentage)。

瑕疵比較:
淹死在浴缸裡的機率高於狂牛症;
跳飛行傘死亡的機率高於因某種殺蟲劑而死亡的機率。我不跳飛行傘,因此我的風險是零。比較必須基於個人每天真正做的事物選項才行。

引用錯誤因果關係。

引用其實不必然是互斥的選項。小車省油但不安全,選擇開休旅車還是冒生命危險。小車可以省油又安全。

隱藏在眼前的風險容易被忽略。

CH8為什麼寶寶永遠是最好的語言家(受沉默所惑)
語言是人類所擁有最佳也最聰明的適應力,但卻也是最複雜的一種。

有些學者認為,我們之所以會突然喪失語言才華,可能是因為複雜系統就是需要這樣的簡化。

CH9為什麼你的手機和相機複雜得如此荒唐(受彈性所惑)
這個世界太複雜了,讓我們來爲你解決這一切。

消費者偏向,在南韓,一大堆的按鈕顯示的是高地位和品質,簡單是窮酸的象徵。

最有地位的產品設計不是看起來複雜的,而是最簡單的,其特性技巧地融入整體,而非顯露於外表上。

CH10為什麼世上只有百分之十的醫療資源用來治療百分之九十的疾病(受錯誤標的所惑)
人類還是自私自利的動物,有錢人總會把錢花在有可能會找上他們的疾病,或者他們有興趣的疾病。由於大部分的財富都只集中在已開發國家,因此大部分的醫療經費也就花在治療這地區常見的疾病。

通常經費最多的政府,卻往往是最沒有技巧,不知道該如何有效運用經費的單位。

CH11為什麼複雜學無法在藝術上發揮效果(受可愛所惑)
軌型;碎形;準晶(quasicrystal),組成看似對稱而無限延展,卻絕不會重複。

圓頂建築結構(geodesic dome),由五角型和六角形構成的獨立架構,巴基球/巴克球(bulkballs)。

齊普夫定律;馬可夫模型。

科學上的成功得靠重複,一切都得做三十五次,否則不算數;而藝術上的成功則是靠不重複,你嘗試某個不尋常的作法,或許它會成功,但你永遠不會嘗試重複它,否則這一來就會毀了它。


楊斯基,注視宇宙風暴的渾沌,找出其間極其複雜之處,也就是葛爾‧曼所謂的「美麗的規律性」。

P100083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