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第一天,異地是個濕冷的天氣,我選擇待在住處,閱讀「奇鳥行狀錄」,家鄉稱為「發條鳥年代記」。

讀著讀著,我想起2005年的第一天,從家中窗口遙望著燦爛的煙火綻放,清晨頂著九度的風寒走進柴山;2006年的第一天,風和日麗,我還是走進柴山。

不光是這樣,看著書中的主人翁,從卡帶播放音樂,我又想起高中導師留在我心中的一句名言,人心不古。

導師說話一向是不慍不火,修養極佳,印象中很少聽到他說過什麼重話。那回,也是在課堂上,該是上英文課的,沒想到導師突然說出這麼一句中文成語,人心不古。然後,他以少見的嚴厲態度,批評這話多麼不合時宜,如果人心如古,無異是種停滯,甚至是退步,怎能以此審度現代人。當時,我聽了,似懂非懂,但總覺得導師的評論很有新意。後來,我還常引用導師的獨見。

然而,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也看著時代反映著多元化的急遽轉變,不管是在科技,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等等方面。漸漸地,我有種類似遺世老臣沉浸於追懷前朝功業的感嘆。我思考起,人心如古,又有何妨。

就說溝通吧。談戀愛的時候,最是殷勤的熱度,也不過就是每日一信。每晚坐在宿舍房間的書桌前,就著60瓦燈泡的鵝黃光線,用鋼筆一筆一畫刻下思慕。然後,積累著一日的等待,滿足地享受看到愛的回應的那幾分鐘。

再談音樂吧。如果回到聽黑膠唱片的日子,回想那過程。從唱片匣中挑出張唱片,連著保護膠袋將唱片從封套中取出,輕輕地讓唱片從保護膠袋露個頭,再以兩個手心細心地撐住,小心地轉個手勢,謹慎地放上唱盤。還沒完,還要讓唱盤轉動,再拿起靜電刷,小心翼翼地擦拭唱片上的異物,才能輕輕旋轉唱臂就定位,調動撥桿,讓唱臂降下,唱針接觸唱片的刻槽。這會兒,曼妙的音樂才流瀉而出。

想想,是沒有MSN之類即時通訊的緊湊熱絡,不比隨手拿張CD或是帶個i-Pod地便捷隨身。但,卻是讓我回想起來倍感珍貴。為什麼呢。我想,就是過程吧。

說實話,我是個不愛湊熱鬧的人,像跨年這種典禮也好,儀式也好,晚會也好,怎麼也不會讓我提起興趣的。不過,我不但不會反對,還要大力贊成,深怕成了絕響。這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我認為跨年的那一秒鐘,所代表的是一個過程,是過去一年三百多個日子的歡笑與淚水,在這一刻做個小計,不管是正數還是負數,馬上又是新的開始,新的機會。當然,各地的跨年活動如同台北101大樓的煙火,可以只是一場秀。只是,我寧可相信,在夜空綻放的火樹銀花,是很多人心中對未來一年期許的寫照。

人心,該如古或當不古。這問題就好像問,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形式重要還是實質重要。相關不可分割,似乎就難有恒定的答案。

好像又跟我原先要記錄的心情走了調。算了,自言自語,不拘形式。



P.S.再想想,好像是轉唱臂觸動唱盤轉動才對。抱歉,1987年最後一次聽黑膠唱片,1989年之後都是聽CD了,都二十年的記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