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最早接觸的中國詩詞當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然而開始讓我有些點兒感受到意境的詩詞,應屬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雖說是懷著探古尋幽的心情要一訪寒山寺,但理智告訴我切莫有錯誤的期盼。車子依著路標的指示進入了蘇州市,隨著路標所標示的公里數逐次減少,路上的車流量漸漸增多,尤其是旅遊巴士隨時可見,所以心中也就大概有譜了。車子右拐轉入通往停車場的方向之後,便陷在車陣之中。於是,我先下了車直奔寒山寺,讓師傅慢慢找停車處。



初次造訪,我並不清楚確切的方位所在,但也不礙事,只消跟著人潮而去,肯定不會錯。於是,我跟著人群轉進楓橋路,然後再一個右彎,便見到一群拍影留念的遊客,想必那就是寒山寺的入口了。

入口處前方立著一面屏牆,牆面就正書著斗大的「寒山寺」三個字,完全合乎標準的「到此一遊」景點,所以拍照留念的遊客是絡繹不絕。我耐著性子等待,終於等到一個經過裁剪之後可以得到乾淨畫面的時機按下快門。



買了票之後,還是跟著人群進入寒山寺。進入了佛門聖地,我該如何形容那般盛況呢?不好說是人聲鼎沸,不好說是門庭若市,就說是香火鼎盛,以一表千吧。既是進了寒山寺,如何少得了鐘聲呢?正對著大殿,右方的鐘樓前立著一條人龍,門口處有人收著票,每回一個人進到鐘樓之後,不多時便會傳出一聲鐘響,一聲接著一聲,毫無間斷。我離著幾公尺遠,沒打算加入人群,只是仰起頭,抬高相機,拍下鐘樓的尖頂,想像久遠以前,正是由此處傳出的鐘聲催動了一位詩人,以其鬱鬱之情寫下為人傳誦的詩句。也想著等今年的冬日來到,是不是再試個一回,也許能盼到較為貼適的情境。



匆匆地,我走出了寒山寺,但又不甘心地回到楓橋路上,選個角度將寒山寺的影像收入鏡頭之中。還是遺憾地發現古意掙脫不了世俗商業的束縛,不過,我想或許只是來錯了時候,而並非來錯了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