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從上海書城出來,我站在街旁等著車前來。等待的時刻,我看著對街熙來攘往的行人,也看著單行道上一個方向通過的大小車輛,試著學習以姜小年的鏡頭觀察人生百態,不過總是缺乏那股按下快門的勇氣。

不敢對著人群按下快門,於是我轉移視線環顧周遭的街景。看著看著,我看到對街電桿上兩面張得緊繃的旗幟,在夕照餘暉經過路樹的枝葉透射而過之後,不透光的部分保持著本然冷冷的暗紅,透光的部份經由光線的調和,卻是有著暖暖的色調。這樣的光中有影,有些許類似我的想法;這樣的對比,讓我心中有著特別的啟發。於是,我就想像自己是個剛進到上海這個大觀園的觀光客,掩耳盜鈴似地取出腰際的相機,打開電源,舉起,取景,按下快門,關閉電源,放回腰際。

我繼續看著對街,看到往來的人群總要稍稍駐足才又繼續他們的步伐。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個小娃兒後仰身,頭頂著矮凳,四肢懸空打轉兒地表演特技,停下之後再起身向往來的行人討點兒打賞。我觀望著,心中也盤算著是不是要拍下這個畫面。還在猶豫著時,手機鈴聲響起,通知車子就要到來,要我準備好上車。於是,這也就打消了拍照的念頭。

今天想起將這幾天拍的照傳到電腦裡存檔,也一併檢視時,這才發現拍下那兩面旗幟的同時,也讓那兩個小娃兒入了鏡頭。經過裁剪之後,兩面鮮明旗幟的右下方的兩個模糊身影,正是那兩位小娃兒。

然後,翻了好幾番,轉了好多圈,這樣對比的意念就衝上了腦門。其實,只要是走上了同樣的路徑,儘管路名稱呼不同,所得要經歷的約莫是八九不離十。如何面對,如何避過,這可是大學問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