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前年吧,年度健檢報告上的數據,把我逼得只好上柴山。當時,我依然慎重其事地打點裝備,舉凡排汗衣、登山鞋、護膝、運動毛巾、運動水壺等等,一樣也不遺漏。當然,最重要的是音源,怎能沒有音樂呢!所以,特別去買了個MP3 player。

還記得初次上柴山,我一身專業裝備,沿途頻頻覺得對向而來的朋友,有意無意間會將視線在我身上多作停留。雖然,當時心中有些點疑惑,但一路氣喘吁吁,我再無心力思考,只不停地念著,山,還有多高,路,還有多長。令人洩氣的是,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幾次停下腳步休息之後,雄心壯志也跟著睡著了。於是,悻悻然,我在半途便下山了。

不過,本人鬥志未減,幾次挑戰,昔日的體力也逐漸恢復,終於正式加入健走一族。一旦行有餘力,一路上便精彩多了。我開始能注意到山友,有機會瀏覽草木的新意。我也留意到,不時還是有些視線在我身上多作注視。

一直到有一回,MP3 player的電池耗盡了電力,我索性就將它裝入口袋。走著走著,我便發覺到樂音依舊在。不少人帶著小型收音機或是隨身聽,不用耳機,而是藉著隨機的揚聲器播放著:有國語懷舊老歌,有東洋曲風,有閩南語老歌,有賣藥廣告,有新聞報導,有時事評論。我一路聽著,忽古又今,時而柔腸,時而激昂。除了廣播,也不乏現場評論,雖然僅是擦身而過之間,不意間聽進的每一句話,但可以斬釘截鐵地確認是針對時事,最新鮮原始的民間聲音。當然,柴米油鹽,婆媳之間,親子矛盾,職場戰事,這些也都是少不了的。

不再戴著耳機上柴山,我更有機會傾聽柴山。我非賞鳥人,但林間不知處傳來的鳥啼依然悅耳,牠們此起彼落地呼應,聲韻輪轉,甚是好聽。還有蟲鳴,咭咭地叫著,嗡嗡地響著,更顯這處山林的恬靜。要上雅座前,一處稍窄的岩壁旁有片小竹林,在冬日經過,若是恰好北風掠過,聽著竹節之間悠悠作響,惹得亦是我心悠悠。繞過小坪頂,再往山下而歸,頂上是枝葉茂密,值此夏日時分,南方海風襲面而來,倍覺清涼,而風流過綠葉,引來沙沙作響,那是在酷暑難得的恬適涼意。

或許,那在我身上停留的視線,是一份善意的提醒:「傾聽柴山」。

若是來得巧,更會有驚喜。有一回,我是下午出發。待我抵達雅座稍事休息時,有一位被喚作「仙姑」的女子,在眾人的期待聲中,引吭唱起黃梅調。她有著好丹田,好歌喉,不知是否因其仙音而得「仙姑」之名。等我離開雅座,行至約百公尺之外,依然可聽到黃梅調音,穿過山壁葉林,娓娓而來。

這個週末,更有一番奇「遇」。我約莫是走至「中山步道」處,聽到有人在練唱,超級天才的練唱方式。怎麼說呢?我看不到他的人,不過推測他應是在一處山壁間。因為,每當唱完一句,他便停下,馬上接著是他的回音。聽過回音之後,他也許接著唱下一句,也許重複唱著原句,所以我相信他是利用回音當play back功能在練唱。如何,夠天才吧。他唱的是首閩南語歌,旋律還不錯,不過我沒聽過就是,有點小遺憾。

原來,上柴山僅是為了活動身體,現在,發現上柴山也能沉澱心情。一趟下來,喘過氣,流過汗,看過綠意藍天碧海,再聽過人聲鳥叫蟲鳴,於是就圖到了「身心安頓」。而時而或有奇遇,不覺莞爾之餘,似乎更有覺於人間的「生意」,化作份感動,或是份激勵,讓人不自覺挺起胸膛。

柴山,質樸的名字,一如此地民風,容易接近,而值得靠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