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下午看了一部影片,「落日殺神」,由湯姆克魯斯主演。戲中,湯姆克魯斯飾演一位職業殺手,受僱在日落之後,黎明之前得殺掉五個人,以讓隔日的審判破局。其實,這不過是平凡的劇情,但是讓我若有所感的,反倒是自己的心情。

戲中,落日殺神行雲流水般的殺人節奏,最後竟被一個一生遲疑行事的計程車司機打亂了。殺手的成功,是建立在生命的終結。而我,竟為他的功虧一簣而感到扼脕,為什麼呢?

落日殺神的前四個目標,都是黑社會份子,某種程度而言,勉強可說是死有餘辜。最後一個目標是隔日審判庭的控方檢察官,正義的化身,是怎樣的心境會讓我將罪惡凌駕於正義之上,心中暗自渴望落日殺神能在最後完成他的「任務」呢?

給自己的答案,也許心中明白,只是一個故事,一段影片,又不是真的死人。

也是一種可能,心境的投射。落日殺神的專業,乾淨俐落,不該留下遺憾,他是戲中的主角,該給他一個完美的結局。相較之下,計程車司機龜龜縮縮,膽怯懦弱,把「以後我要‧‧‧」當酒精麻痺自己過活的人,怎麼可以在最後突然扮起英雄,搶去了「落日殺神」的主角角色。

常說,不因人廢言,不以貌取人。說說簡單,真能實踐,怕是有點困難。時下,一個重視媒體公關包裝的年代,在不同的領域,總有偶像與粉絲,相生相成相形。不管認不認同,這已是一種存在的事實,甚至已蔚為潮流。但正因如此,社會更需要批評的聲音,批判的力量,就算不能壓制過台上台下的聲嘶力竭,不能振聾發嘳,起碼在激情的吶喊之後,有些人有機會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引發不同的思考。

如我,這部影片給我的震撼,正是這樣的警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