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另一個地方”之後,讓我更有衝動想讀一讀”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於是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一頭埋進,分秒不停歇地啃完。

都是說著人死後的世界,卻是有著不同的情況設想:

”另一個地方”
”另一個地方”是死後世界的暗喻,人在世間經過多少寒暑,在”另一個地方”便要經歷同樣歲月,只是那裏的時間是倒轉的。這樣的發想,或許是得自世人慣有的唏噓之言─如果能讓我重新活一次。

在”另一個地方”確實如我們所願再活一次,然而時間軸的倒置,也讓許多的相對性逆轉。人間至死不渝的愛,當在”另一個地方”再度相見,一個是白髮蒼蒼,一個是正值壯年;若干年後,白髮蒼蒼”長成”青年,正值壯年則已成為稚童,愛情在其間似乎顯得尷尬萬分。

在人間活過一遭,走到油盡燈枯,是肉體的消滅;在”另一個地方”再走一回,回到稚真無邪,是心靈的放空。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在這裡的天堂,人們也確實可以再活一次。只是這裡的歷程緊湊,不是由你慢條斯理地打理,而是由五個人引領你重新審視你人生之中五個重要,但你未必明瞭的段落。在天堂的歷程若以東方的文字詮釋,大概就是所謂的”蓋棺論定”。只是論定的人,是真正在你生命中產生交會的人。

書中的五個人事實上也代表著五種人我關係,分別是陌生人(芸芸眾生)、同僚(朋友),父母,伴侶,子女;而關係的性質不外乎”施”與”受”。五種”人我關係”加上”施與受”的組合,似乎就已道盡了人生的故事。

思考
我總想著一個問題:當我呼出最後一口氣,即將闔目告別這個世界時,我走了這麼一遭,究竟為了什麼?

看過這本書之後,他未必真正給了我什麼答案,但給了我一條指引,一個可能的出口。

原來我還是為自我而活,只是我的”自我”這個圖像,是由我關心的親人與朋友組合而成。怎麼說呢?就想像成拼圖的過程吧!

父母生我育我,就像給了”自我”拼圖的四個邊框;而後在求學、交友,就職,成家,育子等等不同的過程之中,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法,協助我進行”自我”的拼圖。進行拼圖的過程之中,有他們的付出;已完成的拼圖之上,有他們的影像。

黏結真實的拼圖時,我們用的是透明膠水;
“自我”拼圖之上,自我與別人的鍵結是什麼呢?

簡單一句:
他關心我,我在乎他。

所以,
我願意!他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