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怎麼說看完這本書的感覺呢。如同作者鍾文音所說,她這部創作所述及的年代溯及八零年代,於是乎初期我還跟得上她述說的故事,雖然我得不時提醒自己,這是小說,添加點故事性是不得不。然而,中期之後,我只能目瞪口呆,不斷自問那是我曾歷經的年代嗎?到了後期,我想我已經麻木。我想著,台北對我而言,真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不免又想到「夏蟲不可語冰」,也聯想起在E版有位「台北人」。還是回到「夏蟲不可語冰」,對故事情節陌生的我,不敢妄加評論。不過,我確實感覺到心情的變化,由純到蠢,由憐惜到冷漠。怎麼說呢,談到情愛與性愛,由含苞,綻放乃至枯萎,蜂蝶是招惹或是犯行,風雨是摧殘或是潤澤,也許不好評議,但,縱使青春未必無憾,至少可以無悔。不過,走過青春歲月之後,如何再能讓自己有憾悔呢?

我又想到老和尚抱女子過溪的故事。也許,是我自己沒放下,心頭有著過多小說中性愛情節的積累,而空不出心念注意到作者所要標示的那個年代。哦,是的,一個狂飆的年代,也是一個急凍的年代;一個結構嚴謹的年代,也是一個虛無脆弱的年代;一個循規蹈矩的年代,也是一個無所適從的年代。突然之間(也許對那些上街頭的勇士而言,這樣的描述是種大不敬),電視不再是三台,報紙不僅是三張,大學變多了,銀行變多了,反共已經化敵為友,三合一敵人反鬧起內鬨。曾經,平信兩天才寄到,打通電話人未必在,現在,Skype,MSN,E-mail,手機,3G手機,讓人無所遁形。可是,我們常說現在是疏離的社會。荒謬,我說,這是荒謬,不是社會荒謬,是人心荒謬。我最痛恨聽到,社會病了,政府無能,那比無病呻吟還令人厭惡,因為那是無賴不負責(有機會再說明)。

等等,我得停住。我怎麼那麼多氣,一定是我偏題了。

我真的認為鍾文音的文筆很棒,也因此我一定要多上Google,看看我沒看懂的。(詭異,別人看到的就是我該看懂的嗎?我看書的目的是什麼?我在看完書之後對作者的要求是什麼?)

還有,我覺得看這本書前要有心理準備,心情會被拉得很沉很沉。當然,也可能只有我是這樣。

唉!不曉得是不是我奇怪,看完之後心裡真的很難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tofly 的頭像
    lovetofly

    復歸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