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於一位創意工作者而言,當遇到創作的瓶頸,無異於一種煎熬。也許,就像折了翼的鷹,瘸了腿的豹,無法在創意的天空翱翔,無法在創意的原野馳騰,那般的痛苦。我這麼設想,也是通過年少一段因腳傷無法下場競技的經驗而來。

老實說,我不具資格談創作,只是心有偶感。

回到三十多年前吧。我算是師長心目中的好學生,因為那時只要求四育兼備,不比現在強調五育兼優。對,我就是少了「美」這一育。有天,我敬愛的小學導師喊我過去。當我走到導師的辦公桌前,低頭看到桌上一張我稀疏幾筆的畫,抬頭只見一張導師憂愁不解的臉。

導師終於開口問話了。「你說說看,你這張畫的是什麼?」

當時,我真是不理解,有學問的老師怎麼會問我這麼簡單的問題。不過,依那時的環境,疑惑只能放在心中。我能做的就是認真回答導師的問題。

於是,我開始說明了。這是我家,這間是我家的廚房,這是我媽媽,她正在準備早餐。這是一隻公雞正在叫,代表天才剛亮。這是一顆樹,沒有多少葉子,還有些葉子正掉下來,因為已經是冬天了,還刮著風,所以很冷。也就是說,在冷風颼颼的清晨,媽媽很早就得起床為我們準備早餐,非常辛苦地照顧我們。

導師聽了之後,表情並沒顯現出很能理解我的信息,疑惑看是未解開。稍稍停了幾秒鐘,她咕噥地發出個聲,「喔」。然後,執起紅筆在我的畫上寫著「乙上」或「乙」。總之,不是我習慣拿的「甲上」。

這是段很難忘的記憶,而且多少也有些影響性。

創作,若依我個人自以為是的看法,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或分享,也可能是種心靈的征服,或說是說服,比較不那麼有近迫性。而,溝通的對象是自我,也可能是旁人,大眾。

若從這個假設出發,對一位創作者而言,也許弄清楚自己某一個創作的溝通對象與目的是很重要的。

以我個人的年少經驗為例,我當時的不解,反映著我充分理解我所要表達的意念,所以並不會為成績而感到困窘甚至動搖。但,當我長大了,我了解成績不是如此單純,它所代表的是我傳達自身意念於導師的成效。顯然,我是失敗的,也許是構圖,也許是技巧,總之,若我想用一張圖傳達我對母親辛勞的感恩讓他人知道,在這點上絕對是失敗的。

開始走進部落格,在一段時日之後,我也開始問自己,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創作的平台,還是一個抒發情懷的園地;我是迷惑於旁人的讚言,還是自得於留下自我的心跡。坦白說,我沒有精確的答案。這也就是所以總會在一段時間過後,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停滯不前,或是像背著重擔似地往前邁著沉重的步伐。

理論上,我不是靠創作吃飯的人,本不該有這樣的迷惑或困擾。但,以我這般身分都是如此了,不知以創意維生的人,又當如何。搞藝術創作,千萬不能流於俗套,但若以藝術創作為業,卻也萬萬不可曲高和寡,這其中的掙扎與拿捏,我想應該是項艱鉅的功課。

回到創作吧。

想到臨摹,可以複製巨細靡遺,但非屬原創;說到工匠,可以塑出栩栩如生,卻不能傳神。創作本身,技巧是必要的,但光有技巧還是不足的。以攝影為例,我可以看到理想的光影,完美的構圖,但是除了誇讚拍得好之外,並不一定能獲得感動。感動,就要決定於創作者是否傳達出意念,而欣賞者是否能夠接收。而衍生的難點自然是,創作者技巧不足,缺乏天份,還是欣賞者慧根不足,資質魯鈍。

若說到意念,我以為這是非常主觀,且具時間性的。因我個人的人生歷程,加以當時的心境,很可能一個在旁人看來不足為奇的景象,對我是深為其所動而感慨萬千。所以,當我因著那份感動而留下的影像,對別人而言可能僅是隨手亂拍。若是事過境遷,自己再回頭看那影像,說不準也忘了當時的感動從何而來。若我從這個角度再推想,我就理解為什麼在許多攝影部落格上都會提起,小孩、老人與狗是攝影春藥。因為,他們具有普及的意涵,就如同看到戰地攝影,人們馬上能理解那般直觀的意念。

技巧,是可以學習的,你我只要肯用心,假以時日必有機會養成;意念的傳達,似乎只能摸索,你我人生歷練不同,隨著光陰推移未必能同心同念。其實,我寧可相信,藝術創作是條孤獨的路,能遇上幾位知音知己,就該滿足。如果,要以藝術創作維生,俗氣的行銷手法,如參展得獎,大師推薦,創造品牌,媒體灌頂,是不可避免的。

瞎扯完了。或許我犯了夏蟲不可語冰的盲點,無論如何,純屬個人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