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怎樣的角度閱讀這本書呢?

當然,一開始進入這部小說時,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巧思,可以建構出如此特別的情節。但是,看著看著,卻又不解在時空間的穿梭,除了帶點科幻味之外,究竟要做怎樣的鋪陳。

帶著這樣的疑惑繼續看下去,幾次都有要就此打住的念頭。不過,隨著克萊兒的成長,閱讀的興趣逐漸盎然,直到看完亨利寫給克萊兒的「一封在我死去之後才會打開的信」之後,我想我已有自己的領受。

「每次想到妳的等待,都讓我痛恨萬分。我知道妳這一生都在等我,永遠都不確定這回得等多久,‧‧‧」這是亨利寫給克萊兒的信中的一段話。

等待。

對克萊兒而言,期盼亨利從穿越時空中回來,是種等待,也許更是種帶點科幻味的等待;對分隔兩地的夫妻或情侶而言,期盼消除彼此間的地理距離,算是種空間感的等待;對發展中或是瀕臨破碎的愛情而言,設法拉近相互間的心靈距離,應該是情感上的等待。

等待。

直到相遇那一剎那,才知道原來已經過數十載的等待;直到相遇那一刻起,才知道原來還要經過數十載的等待。

記得二十五年前,初次見到老婆,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我馬上脫口而出妳是讀XX國小的六年三班。我不是神奇的傑克,也不是有陰陽眼的靈媒,其實只是因為腦海中一張八年前的報紙上的模範兒童名單,才讓我能有如此神來一舉。想來,當初看著那張名單的我,究竟是何時的我。無論如何,也就從那一刻起,開始了一段我的等待的故事。

認真想起這二十五年來,我們真正能朝夕相處的日子,竟是不超過五年。打從初相識,便是相隔兩地,每週都得在新竹台北兩地穿梭。而後等我念完研究所,再服完兵役,結了婚,總算可以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只是沒想到,幾年後又因工作的關係,不得不又回到兩相望的日子。相會的頻率由週至月。

等待,於我也不算陌生了,或許我該有資格說上兩句。自然,漫長的等待算是種折磨,但總是有期;若是無期,遙遙無盡的等待,恐怕得算是種凌遲吧。可怕的是,愛得愈深,凌遲的勁度更甚。若是這般凌遲,也能同時將愛一片一層刨去,總還有解脫的一天。怕的就是連這最後一絲希望都不存在。

如此想來,等待是痛苦,讓人等待該是罪惡吧。難怪亨利會這麼自責地寫著:

「每次想到妳的等待,都讓我痛恨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