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開始不久,就清楚了一件謀害案件的兇手,如此還能讓讀者興趣高昂地繼續閱讀,而且是欲罷不能,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告白】就有這樣的魔力。

印象中,閱讀【嫌疑人X的獻身】時,也有相近的經驗。不過,不同者在於,【嫌疑人X的獻身】吸引人的是如何偽飾一樁再明白不過的凶殺案件所編排的精心策劃;【告白】牽住人心的則是,人類本性如何評斷,道德公義如何行使。

於是我想到,死刑的存廢總是難免會存在爭議。

我突然想到,如果,法官依律做出的死刑判決,而受害者家屬保有最終否決權,那麼行使的比例會有多高呢?

DSC_002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