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最近一連串不幸事件的影響,間接談到了關於流水線上的重複性工作。

記得小時候,家境不佳(但是父母給予我們的並不差),母親跟著街坊鄰居做家庭加工(那時有個口號,客廳即工廠),增添家庭收入。在課餘,我們這些小孩自然要投入其中增加產出。

那時候的工作是糊紙提袋。整個工作流程包括,折邊、上膠、對黏、折側邊、折底部、上手提紙板、打孔。這些是憑著記憶記下的,不知是否有所遺漏。當時就像跑流水線一般,各人負責一至兩個工序。由於就是一、兩個簡單工作,很快就能上手,近似於機器人般的反射式動作。

後來在國中或高中的工藝或美術課,有一回的作業就是折紙袋。那對我而言,根本就是駕輕就熟,不但不必等老師教導進度,還乾脆教起同學來。想來,也是挺有意思的。

大一暑假,透過關係到楠梓加工區的華泰電子「工作」。為什麼說是工作呢?那時好像還不怎麼接受暑期工讀,所以瞎編了一個理由進了公司。不過,後來我才曉得,其實線上主管都清楚,也許大家只是需要一個說法罷了。

我還真是編制外的一員,在幾條流水線上根本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一開始我並沒有固定的工作,就是東跑跑,西跑跑,這邊補人數,那邊幫幫忙。有一回,我臨時被安排到線外組裝,好像是因為品質問題剔退了些成品,導致出貨量不足,因此要趕工。我的工作是將一片銅片置入工件圓形卡槽,然後壓下已加熱的模具,將因為熱度而軟化的塑膠圓形卡槽頂緣往內側壓入而固定住銅片。算是很簡單的幾個工作,於是我就一個人在邊邊的工作桌上,拿起銅片,放入卡槽,將工件置於底座,壓下熱頂頭。做著做著,不知是因一時恍神,還是因為精神不濟,在壓下熱頂頭時,左手未移開,於是壓到我的左食指。還好,我反應得不算太慢,傷勢不嚴重,簡單包紮後沒什麼大礙,於是繼續上工。

後來,我真的上了流水線,負責最終的包裝。我必須將前方流來的成品裝入包裝盒,再將包裝盒放入大紙箱。等大紙箱裝滿後,封上膠帶。在堆滿八或十個大紙箱後,我得用平板車拉去倉庫,再匆匆趕回線上繼續包裝及裝箱。簡單但是很緊湊的工作,必須調配好時間。雖然記憶不是很清楚,但應該是很快就掌握了節奏。我記得那時的女領班很嚴厲,但是對我的工作表現應該是認可的,沒挨過罵。

之後,每有打包裝箱的需要時,我都是依當時的SOP黏膠帶封口。

唉!真是老了,儘想些過往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