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觀望了許久,一開始在網路書店便被書名所吸引,返台時又到誠品走了幾趟,但就是沒買下來。為什麼?真是很奇怪的心理,「質數」對學理工的我本來就有吸引力,「孤獨」對我更是種巨大的磁吸。但是,正正之後反為負,因為怕是種過於主觀的衝動。好像有點複雜了,買本書需要那麼複雜嗎?最後,因為紅利點數兌換期限即將到期,又爲了滿足最低購買金額,於是在春節前訂了書。好像有點對本書不敬。

老實說,一開始是對故事有點遲疑。青少年時期的遭遇,成年人愛情的阻礙,讓我很怕是部過於情感氾濫的小說。返回異地幾天後,我開始閱讀,很快地便不再有任何疑慮。

閱讀過程的情緒蠻多的,一開始是發自為人父的角色,看到艾莉契為父親所迫參加滑雪訓練的無奈,意外之後的後遺症促使她在同儕之間的孤立無依,再看到馬提亞因內心罪惡感的煎熬而發生的自殘行為,以及薇奧拉等所代表的校園暴力現象,還有丹尼斯對於同性戀傾向的痛苦壓抑,心中爲這些孩子好不捨,也不禁反思自己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的空白,會不會少了對於她面對同儕關係困擾時的了解與支持。

當書中男女主人翁長為成年,馬提亞在專業上有很好的發展,艾莉契似乎也找到溫暖,但是意外地,他們並未換去質數的本質,除了1和自身,還是無法和其它數整除,分別在感情和婚姻關係受挫。

比較上,艾莉契似乎更難跳脫青少年時期的陰影,儘管身上紫羅蘭(薇奧拉)刺青已逐漸褪去,但是在以婚禮攝影師身分與薇奧拉重逢之後,卻是以抽出底片在陽光下曝光為了結。

似乎也不好說馬提亞調適得好,只不過他選擇的是以自殘的方式,所以對外的侵略性顯得弱些(不過也是蠻激烈的)。

最後,馬提亞終於看到了日出,不知是否也獲得重生的動力;艾莉契站在乾涸的河床上,或許期待能夠洗淨曾經的憎恨。

若說質數是孤獨的,那是數學的本質,也無法改變;
如果人們是孤獨的,那是人性的變異,應有望調適。

DSC_03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