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買書是種衝動,雖然一本書的花費不高,但是要投入的時間很寶貴,就算早早發現無趣而停下,壞掉的心情也很讓我計較,所以通常會考慮再三。太宰治是位頗負盛名的作家,幾次都想帶【人間失格】一讀,好認識他的文風。只是,一直都未下定決心。這次,倒是沒花太多時間考慮,就訂下了【維榮之妻】,原因很簡單,因為已拍成電影的關係。

回到異地後,把書看完了。原來這本書是文集,第一篇就是「維榮之妻」,很平靜的敘述,但是很有讓人多想想的效應,如妻子決定到丈夫欠債的店家打工還債,這樣反而還可多見到丈夫一些時間;妻子讓陪她回家的客人留宿,而在隔日清晨讓他輕易地侵犯了;事後若無其事地回到店裡聽她丈夫大肆抱怨報紙說他是享樂主義的假貴族,罵他是衣冠禽獸是種詆毀之後,僅是若無其事地回應「衣冠禽獸也罷,我們哪,只求能夠活下去就不錯了。」

再接下來的幾篇,讀起來就沒有太多的感覺,或是說情緒累積不起來。一直到了「潘朵拉的盒子」,就開始有沉迷於其中的感覺。

借著一位患病青年與其友人書信往來,描述了道場(肺結核療養院)內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自然也帶出了某種程度的人生百態,非常平凡,但是非常生動且精緻的描寫。

其中我倒是感受到某種呼應形成的反差。

患病青年曾慷慨激昂地發表,「獻身,絕非是因絕望與感傷而盲目自戕。那是大錯特錯的。所謂的獻身,是種讓自己的生命以最為燦爛的方式永遠生存下去的行動。人類正是依靠著這種單純的獻身,得以持續不滅。然而,獻身並不需要任何準備。就在今天,就在此刻,以現在這樣的姿態,將自己全心全意地奉獻出去。拿鋤頭者,就應該以拿鋤頭的農夫姿態,徹底奉獻自己。完全不需要冒充偽裝,僅要保持著自己原來的姿態。獻身不必猶豫;人類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須奉獻自己。若只是想著要如何華麗地獻身,並因此而費盡心思,這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

接著看看患病青年對於竹子小姐潛藏的情感暗流,充沛的情感受到如此強烈的壓抑,並掩飾於與小正及友人間的互動中。

於是,我感覺患病青年掙扎於與內心的對話,掙脫不出思想與行動之間的落差的矛盾,墬入理想與現實差距形成的深淵。

風發意氣,當失去實績為載具,又缺乏心理的引導,恐怕是種摧枯拉朽的毀滅。

DSC_030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