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合集,收集了名家述說旅行台灣的體驗或故事。

書中,不難見到這樣的感嘆:多年以來都是在海外旅遊,還沒真正接近台灣,等到體驗台灣之後,才知這塊安身立命的土地竟是那麼美麗。就我個人而言,偶有趁著出差的空暇,走馬看花似地見識他國異地的山光水色與特色建築。雖然他國的月亮不比台灣的月亮圓,但是多少也懷念那異國風味。直到04年,我一個人開車行過南橫,才真正震鎮懾於那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壯麗。也是自那時起,我才了解曾經錯過台灣的美麗。這些年來,台灣的城市也多有蛻變,雖然顯露著人工的鑿痕,但也不可抹滅自成一格的美。至少,在我居住的城市─高雄,真的像是醜小鴨變天鵝。

以下是我的隨記。

舒國治對美濃的描述真是貼切:山如屏風,田如平鏡。美濃是我岳母的故鄉,所以我常有機會造訪,也特別有感情。誠如舒國治所言,幾乎在美濃各處都可見到山,山是那麼地貼近,卻毫無壓迫感,有點近似「悠然見南山」那種恬靜悠適的感覺。

侯文詠記述的是躁亂的心境在一趟花東遊之後,獲得鎮靜平息的經驗。確實,在旅遊的過程中,人與景之間也正進行著對話,心境正是對話的紀錄。再者,我也很喜歡花東,感覺是台灣的世外桃源。在那裡,似乎不存在緊張的節奏,生活可以是那麼怡然自得。

孫大偉的自行車環島行記事較接近於激勵心靈的故事。他說,雞,若有飛行的熱情和夢想,就是鳥;鳥,放棄了飛行,就是雞。

小野說的是在學時到澎湖實習的經驗。海水中意外出現的水母,帶給那群學生獨特的驚喜,是種「人生充滿驚奇」的體會。

劉克襄在三貂嶺巧遇一位日本青年,日本青年買罄了硬張車票,讓劉克襄有些懊惱。經過對話方知,日本青年覺得硬張車票上打印的起迄站名帶著疏離蒼茫,孤獨流浪的感覺,而一張僅要價台幣十五元。日本青年還說,要帶回日本送給朋友,與他們分享。哈哈,很有意思的點,「廉價的孤獨」,「分享孤獨」。

徐仁修說,旅行便是享受那不知何時何處會出現的驚奇。他還提到一組「絕不登頂」登山隊。嗯,很有哲思的登山隊。孫大偉在臨行前曾問過剛完成單車環島行的朋友的心得:綿延千公里的白色公路標誌線。很有意思的對照,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