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早期※
【陳水扁】
初聽到陳總統以「罄竹難書」稱許志工的貢獻,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會這樣呢?台大法律系的高材生怎麼會錯用成語呢?
【李慶安】
李委員藉著陳總統的一句「罄竹難書」在立院質詢教育部長杜正勝先生。我想,果然是媒體人出身,懂得可以搶到鏡頭,還可以打一下落水狗,一兼兩顧,摸蛤仔兼洗褲。
【杜正勝】
杜部長接受李委員的質詢時回答,「罄竹難書」是用盡了竹片也記載不完,形容事件繁多。我想,杜部長何苦要委屈自己,就算不好直接拆陳總統的台,起碼也要補充說明,「罄竹難書」多是慣稱不好的事。
【蘇貞昌】
接受媒體針對相關事件發展的訪問時表示,不需硬ㄠ。我想,就是嘛。何必要將簡單的事複雜化呢?
※事發數日後※
【陳水扁】
看到幾日以來媒體的報導之後,我突然想到,難道陳總統是別有用心,知道此語一出,必然可以佔據媒體的版面,順勢轉移一下當時新聞的焦點。
※知道「罄竹難書」確實也可做中性解或用於彰顯好事之後※
【陳水扁】
陳總統您早就知道了嗎?
【李慶安】
李委員您知道嗎?
【杜正勝】
從相關的網上資料,我曉得您是知道的,不過,在接受質詢當時為何不說清楚呢?甚至於也可以明說,陳總統未必清楚「罄竹難書」確實也可做中性解或用於彰顯好事,也可以反問李委員是否也清楚。接著再帶出語言應用時,慣用語意與原義差距的問題。
我可以體會您的為難,因為您是真的清楚,但是您不能確定陳總統及李委員是否清楚。您更明瞭,很多人切入的角度是政治而非語言應用。不過,個人為您覺得遺憾的是,您也選擇從政治的角度回應。這點我應該沒誤會您,因為您在您的部落格中已經做了這樣的說明。
※事件沉寂之後※
【我】
我還真的不知道「罄竹難書」確實也可做中性解或用於彰顯好事,這麼一來倒是多了一層認識,勉強算是個收穫吧。
再者,任何事一旦沾上政治,好像都會變成一門複雜的學問。沒辦法,管理眾人的事嘛,管好自己都不容易了,何況還是眾人呢。
- Jun 22 Thu 2006 11:38
關於罄竹難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