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槍桿子出政權」這句話應該與「筆桿子固政權」並列。

當權者強佔歷史的詮釋權,而後當權者再透過教育與媒體,利用文化與輿論,對於人民百姓催眠洗腦。久了之後,所謂的思考,所謂的法理,事實上都在預設的框架內進行或依循,而「是非」就像拋擲一枚動過手腳的硬幣,有一面總是在上,有一面永遠在下。這樣的一個國家或社會,就會出現所謂的「異議」份子,他們的標籤是團結與安定的破壞者,是民族或人民的罪人,最後的下場便是「人人得而誅之。」

當然,歷史的軌跡也有偏差的時候。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若是歷史的幸運女神偏愛異議份子多些,揭竿起義之後,一呼百諾,不管諸家心中打的是什麼算盤,總之利益結合之後,集眾人之力打下了江山,取得政權,昔為寇,今稱王。

於是乎,槍桿子與筆桿子輪番上陣。這是在專制獨裁體制下的戲碼。

當政治由專制獨裁演進到民主自由的過度期,槍桿子的作用遞減,選票的力量漸增,筆桿子的實力則屹立不搖,甚至更具主宰性。但是,如果將銀彈視為槍桿子的進化功能,那麼專制獨裁體制下的戲碼還是存在的,不過是古裝換時裝罷了。

﹝註﹞
看過【私‧生活意見】:早就已經「大江大海」了之後,不禁興起一些感慨。




其中有兩則留言,多少也讓我不得不一吐為快。

一個人能要求「請尊重別人的史觀」,卻對於別人提出不同的史觀時,馬上連結到「對立」、「缺乏尊重」。這樣不是很錯亂嗎?還是說留言者的邏輯是「先說先贏。」再注意到用詞,「我們不能慈悲一些嗎」,「還是你們只以為只有某些人才有資格言痛呢」。「我們」與「你們」的切換頗有玄機,我想留言者隱喻的是,「我」是慈悲的,「你們」(不同於我)。

所謂「並不需要擴大自我不贊同的事」。我想,留言者真正要說的是,只有你不贊同「我們」(事實上不過是留言者自己罷了)都認同的事,不要再瞎嚷嚷,免得自曝其短;所以他根本也不會意識到他正在「擴大自我不贊同的事」。再者,我猜測他肯定自詡為言論自由的擁護者。再者,何謂「擴大」?用這種語意曖昧的文字,究竟是什麼心態呢?

我認為這兩位留言者的心態有共通性,就是自己所接受的文化或歷史才是正統,絕不容懷疑。他們比專制獨裁者稍有進步的是,我容許你們這些「異議」份子發發牢騷,但要適可而止,不能過頭,更不能侵犯到法統的正當性。

當然,歷史受壓抑的一家言並不因此就能說是史實,只能說是值得我們去發掘並幫助它顯現,爭取同等受檢視的機會,讓資訊充分揭露,確保民眾有「知」的機會。我想,這樣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to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